核心观点 -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4] - 辐射制冷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成功应用于电子产品、建筑、纺织等领域,并拓展至生态环保领域 [5][6][9][10] - 政策支持(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地方政府的助力(如场地支持、人才引进)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关键作用 [7][1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南京大学朱嘉团队基于"辐射制冷"原理,研发出可在太阳光波段实现低吸收率、在大气窗口波段实现高发射率的新材料,通过将热量以特定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实现零能耗持续降温 [5][6] - 辐射制冷膜用于手机上可实现降温5至10摄氏度,提升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0%以上 [5] - 团队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120多项指标,经过半年40多次迭代,最终实现"制冷、稳定、成本低"的平衡,良品率大幅提升50%—90% [8] 市场应用与订单情况 - 辐射制冷膜已用于小米、苹果的两款手机上,另有两个国产手机品牌的订单正在交付中 [5] - 电子产品辐射制冷膜在手订单超7000万元,辐射制冷涂料订单3000万元,纤维织物即将量产 [9] - 三大产线覆盖建筑、纺织、电子等万亿元级市场,预计今年营收超1亿元 [9] - 辐射制冷技术用于四川达古冰川保护工程,试点地区冰川消融速度已减缓80%,预计3到5年后将实现冰川正增长 [10] 政策与支持 - 科技部等9部门推出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利用成果作价入股,南京大学是江苏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7] - 苏州高新区为公司提供了7000平方米厂房,并免去3年使用租金 [6] - 南京大学双创办公室以及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了"产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项指导 [9]
一层神奇薄膜的产业突破(科技视点·看科技成果如何“变身”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2025-06-16 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