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为了“海底草原”更繁茂(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2025-06-16 05:55
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曹妃甸海草床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 [1] - 海草床被称为"海底草原",能稳固海底泥沙并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繁殖环境 [2] - 近年来海草床呈局部退化趋势,主要因拖网捕捞等渔业活动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 [2] 修复措施与技术创新 - 自2019年起实施修复项目,清理渔业网具并限制渔船驶入,减少人为干扰 [3] - 完成海湾内283个排污口整治以改善近岸海域水质 [3] - 采用差异化修复方法:自然恢复结合人工巡护或底质修复、播种移栽等综合措施 [5] - 开发高效栽培技术,如泥坯固定海草根部、泥丸包裹种子播种等 [4][5] 修复成效与生物多样性 - 修复后海草盖度提升,稀疏区和裸斑区重新繁茂 [4]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60种增至111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比提升42.3% [6] - 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机,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6] 智能监测与长效管护机制 - 建成海草床智能监测系统,包含1个平台、2个监测站点和6个电子界桩 [7] - 实时监测温度、盐度、溶解氧等12项指标,异常数据可及时预警 [7] - 配置巡逻船和快艇每日巡查900多公顷修复区,制止破坏行为 [7] - 将海草床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省级规划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