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到安江看“种”播天下
人民日报·2025-06-16 06:11

杂交水稻发展历程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启杂交水稻研究 [3][4] - 1962年受农民"亩产800斤"愿望触动,萌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 [3] -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发现关键野生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8] -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技术突破,试验田亩产达1010斤 [9] 科研方法与突破 - 通过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现象获得远缘杂交启示 [5][6] - 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技术路线 [9] - 研究团队足迹遍及云南、海南等地进行野生稻资源搜寻 [6][7] 科研成果转化 - 成功培育海水稻品种,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突破 [10] - 湖南省农科院1.2亩试验田验证杂交水稻高产潜力 [9] - "禾下乘凉"超高产品种研发持续推进中 [10] 科研精神传承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工作37年,建立完整科研体系 [9] - 提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理念 [3] - 强调"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