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就业形态蓬勃兴起,新京报发布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京报·2025-06-16 14:13

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现状 - 数字经济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兴起,新型灵活就业焕发生机,面临社会保障、职业教育等问题[1] - 报告聚焦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新型灵活就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新就业形式出现原因、现状、未来趋势及健康发展路径[1] 灵活就业岗位分类与特征 - 采用"数字依存度×技能强度"双维分类模型,将灵活就业划分为九种类型,重点关注五类典型岗位[2] - 五类典型岗位包括:基础技能型-高数字依存度(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专业技能型-中数字依存度(影视后期剪辑师、短视频运营)、专业技能型-高数字依存度(有声书配音员、AI编剧)、战略技能型-中数字依存度(直播运营、互联网营销)、战略技能型-高数字依存度(AI导演、数字内容创作者)[2] - 数字技能类灵活就业让专业人才实现"弹性工作",部分岗位如数字内容创作者数量庞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或两极分化特点[3] 灵活就业核心问题 - 存在劳动关系界定模糊、社会保障覆盖不足、技能培训供需错位、职业发展通道窄化等问题[5] - 社保与权益保障方面,非标准劳动关系致使社保适配难、权益易受损[5] - 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大,从业者为维持竞争力需时刻在线,经济与心理压力双重叠加[5] - 社会层面存在偏见与社交缺失,缺乏组织归属感和社交圈子,影响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感[5] 政策与行业发展建议 - 宏观政策上需完善社保法律体系,明确劳动关系与社保责任,推行弹性参保和补贴[5] - 构建"低干预、强保障"生态,规范平台运营,强化权益保护[5] - 优化就业服务,纳入国家政策,设专项资金支持技能培训[5] - 行业发展层面建议搭建全周期服务网络,组建联盟并提供职业与心理服务[5] - 统一技能资质认证标准,开发能力模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深化产教融合[5] 灵活就业者培训需求 - 83.76%的受访者希望获得培训支持,培训内容需求中"专业技能提升"居首,"创业指导"次之[7] - 数字内容创作类侧重创意策划与专业技术,数字技能类侧重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意思维及客户服务能力[7] - 建议用工平台、培训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通过系统化职业培训体系提升灵活就业者职业技能[7] - 构建"产业需求导向"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动态调整+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机制,由行业牵头发布《新兴职业技能需求白皮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