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撬动大产业 四川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2025-06-16 16:36
产业转型与生态建设 - 产业从以煤硫矿山为主的“黑色”经济向以方竹为核心的“绿色”经济转型 [1] - 通过“造竹”推动生态建设,在石漠化地区、工矿废弃地、荒山开展大规模绿化造林 [1] - 方竹种植面积从2万多亩野生林扩大到10万余亩,年产笋约8300吨,产值6600万元 [1]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方竹产业实现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4亿元,带动全乡人均增收3200余元 [1] - 全乡近95%的家庭从事与方竹相关的产业 [2] - 加工厂项目为附近50余名民众提供就业,并通过厂房租赁为村资公司每年增加约17万元收益 [3] 技术提升与产能优化 - 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养护技术,种植密度从每亩2万株优化至3600株左右 [2] - 竹笋亩产量从150斤提升至500斤,部分区域突破1000斤 [2] - 工人月收入从两三千元增长到四五千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 产业链与市场拓展 - 形成分级筛选、保鲜处理、冷链物流的完善产业链,鲜笋可通过空运当天抵达沿海超市 [2] - 产品市场从江浙沪拓展至东南亚 [2] - 加工厂计划升级深加工能力,以提高效益并保障村民收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