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 "草光互补"试点项目是达茂旗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 [3][5] - 项目作为绿色园区替代项目,建成后将向达茂旗新型工业园区内的通威绿色基材项目提供绿色清洁的能源电力 [3][5] - 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55%,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实现并网发电 [3][5] - 项目投运后,年利用小时数预计可达1700小时,年发电量约85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万吨 [3][5] 项目创新与模式 - 项目核心创新在于利用光伏板下的宝贵空间进行种草养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5] - 规划两种主要融合模式:"退化荒漠草原修复+光伏+固碳增汇"模式和"退化荒漠草原修复+光伏+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模式 [5] - 项目选址于查干哈达苏木巴音赛汗嘎查与巴音敖包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总面积1.14万余亩,荒漠草原占比高达99.99% [4] 建设进展与技术细节 - 基础灌注工作已基本完成,光伏支架安装正稳步推进,目前已安装616块 [3] - 光伏支架距地高度从常规的0.8米升至1.5米,以承载板下生态修复与未来畜牧发展的双重使命 [6] - 更高的支架设计带来更强的抗风荷载需求,钢材用量增加,施工精度提升 [6] 生态修复计划 - 光伏项目建成后,将在板下区域实施围栏封育、免耕补播、施肥及光伏补水等一系列退化荒漠草原修复作业 [6] - 修复效果将通过科学监测评估,选取14个土壤样方,监测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群落植物多样性、土壤有机质等关键指标 [6] - 目标使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草地产草量平均提高15% [6] 政策支持与社会效益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 [4]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支持包头市达茂旗开展试点,并将其纳入自治区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4] - 项目建立"企业+嘎查集体/牧民"合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6]
全国首个荒漠草原“草光互补”项目在达茂旗试点
央广网·2025-06-16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