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讯|“一带一路”上的田间课堂——中国棉田膜下滴灌技术“西行记”
新华社·2025-06-16 20:25

中国膜下滴灌技术在中亚的推广与应用 - 中国膜下滴灌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显著提升棉花亩产,采用该技术的农户亩产突破430公斤,个别地块达450公斤,较传统方式增产30%-50% [1][2] - 技术推广初期面临当地农户对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的疑虑,但通过实地示范和培训逐步建立信任 [3][4] 技术落地与本地化实践 - 中方团队通过"田间课堂"手把手指导当地农户,覆盖铺膜技巧、水肥配比等实操环节,并针对中亚碱性土壤调整施肥方案 [4] - 典型案例显示,农户贝克马托夫2023年将滴灌系统扩展至900亩棉田,2024年锡尔河州新增5000亩滴灌设施 [2][4] 中乌农业合作与"一带一路"机遇 - 农业现代化成为中乌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方向,中国先进农技(如膜下滴灌)为乌兹别克斯坦提供发展支撑 [5] - 技术推广促进双边合作,形成由中方技术人员、当地翻译和农户组成的协作团队,共同解决落地挑战 [4][5]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滴灌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解决传统漫灌导致的低产和浪费问题,直接带动棉农收益翻倍 [1][2] - 成功案例激发周边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技术,推动中亚棉田种植模式变革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