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6-17 05:55
劳动是实践的艺术。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宜创造不宜说教。前不久,一则重庆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 徒步4公里野炊的视频火了。生火、切菜、颠勺一气呵成,土灶烟火升腾……一场春游,同学们在实践 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在团队中协作,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也更好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循序渐进、寓 教于乐,因地制宜谋划课程内容,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针线,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 好老师。种一片小麦,学生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植物生长数据,制定灌溉、施肥方案,体会到科技 对农业产业的赋能作用。蒸一笼烧卖,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烹饪技术,还能了解地域饮食文化,思考"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学原因。打造衔接有序的劳动教育课程群,把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专业 中,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将更有助于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 人的价值。 这几年,"优绩主义"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指的是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忽视考试之 外的才能和禀赋、人格及心理健康的涵养,由此也导致学生的"内卷式"竞争和家长的普遍焦虑。其实, 真正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