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文化创意激活发展新意(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③
人民日报·2025-06-17 05:54

文博会盛况与交易成果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吸引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示12万余件文化产品 [1] - 展会促成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交易与展示,吸引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参与 [1] - 广东展团开幕首日签约18个重点项目,累计成交额超16亿元 [1]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创新 - 良渚文化展区通过3D建模技术动态呈现玉琮王"神徽纹",山东展区"智慧魔镜"结合图像识别与云计算提供养生方案 [2] - 南京展区基于《红楼梦》数据库生成"命运判词",实现古典文学叙事逻辑的算法重构 [2] - 人工智能展区首次设立,汇聚60余家头部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法、元萝卜机器人展示人机棋艺对决等 [2] 文化产业跨界赋能效应 - 汽车企业将东方美学融入设计,实现低风阻与艺术性统一 [3] -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展区通过VR技术引流线下旅游,新疆展馆用棉花纺品呈现喀什古城文化创意 [3] - 文化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转型和农业品牌化发展,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反哺创新"循环 [3]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 通过"一带一路"文化走廊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出海,加快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虚实共生场景 [3] - 文博会定位为中小文化企业孵化器,促进"草根创意"规模化发展 [3] - 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文博会持续为全球文明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