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人民日报·2025-06-17 06:13

青年文化表达与网络文艺生态 - 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李白》的改编引发社交媒体热议,改编版强化电子国风特色并加入游戏梗念白,形成两极分化的公众评价[1] -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音乐审美从"听音乐"转向"听自己",更注重音乐与自身关联性而非单纯艺术性,音乐成为情感调色盘[1] - 文艺作品价值实现转变为创作者、观看者与平台共同作用的结果,艺术成为情绪、态度、情感的多元载体[2] 互联网时代的审美碰撞 - 短视频、直播、AIGC普及降低创作门槛,弹幕和二创等形式推动文艺接受形式多元化,加剧不同代际间的审美评价碰撞[2] - 年轻观众形成"生活即文艺"的认知习惯,通过文艺创作和接受表达自我,其寄托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需要行业正视[2] - 数字广场中不同文化诉求用户的情感错位直接表现为文艺领域的审美交锋,行业应通过对话寻求共生而非强行统一标准[2] 青年文化的发展路径 - 青年文化表达本质是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自我定位探索,呈现从解构到重构的转变特征[3] - 行业需平衡包容与引导,既要保持青年文化活力,又要推动其精神升华和价值沉淀[3] - 青年表达需完成从"爽一下"的表层快感到"立得住"的持久价值转化,实现情感抒发到自我建构的成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