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的“新故事”,能否撑起比肩迪士尼的野心?
观察者网·2025-06-17 14:15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凭借爆品Labubu实现销售业绩和股价双增长,但背后存在产品结构转型、股价波动、商业模式争议等问题[1] - 公司面临"潮玩"与"博彩"的舆论争议,盲盒模式被质疑具有赌博属性及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4][5] - 泡泡玛特尝试从盲盒零售向"城市乐园+IP生态"转型,但市场对其乐园战略的可持续性和迪士尼对标目标存疑[10][11][12][15][16] 财务与股价表现 - 2024年海外收入暴涨375%,但手办收入占比从70%降至53%,新品毛绒玩具增长持续性受质疑[1] - 2025年股价波动剧烈,6月5日宣称坚持IP长期主义后股价仍下跌3%[1] - 早期机构投资者蜂巧资本在2025年4-5月清仓减持1191万股(占总股本0.9%),套现22亿港元[9] 商业模式争议 - 盲盒模式依赖随机性触发消费者赌博心理,被德云社郭麒麟调侃为"国内最大博彩公司"[4] - 网友批评盲盒缺乏技术门槛和长期价值,易被模仿[4] - 段永平对看衰评论给出"有点意思"的间接回应[5] 产品质量与运营问题 - Labubu等热门IP产品频现歪头、掉漆、开线等质量问题,客服回应未能消除消费者不满[6][9] - 广州永庆坊专卖店被匿名专家观察为亏本经营,引发对公司整体业绩真实性的担忧[18] 城市乐园战略进展 - 北京朝阳公园4万平米城市乐园2023年9月开业,社交平台口碑两极分化:78%消费者表示不认可,仅16%愿重复游览[11][12] - 游客反馈园区实际体验时间短(15分钟可逛完),消费偏高,成人项目体验未达预期[12] -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指出乐园与主题公园存在本质差异,认为迪士尼对标不现实[15][16] IP生态与转型方向 - 公司提出IP运营长期主义,计划推出The Monsters动画短片,重点拓展欧美及中东市场[17] - 专家指出泡泡玛特IP缺乏迪士尼的故事底蕴,需完成从"设计驱动"到"内容驱动"的转型[18] - 城市乐园被视为轻量化切入文旅市场的尝试,但重游率依赖内容创新能力的提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