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瞭望 | 可控核聚变民营力量潜能渐放
新华社·2025-06-17 14:22

核心观点 - 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多技术路线、快速灵活和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可控核聚变研发 成为与国家队并行互补的创新力量 部分技术指标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1][2][6] - 高温超导等新材料突破使商业公司小型化、低成本探索成为可能 民营企业装置建造成本显著低于国际大型项目 [4][5] - 目前所有研发仍处于前期阶段 距离商用需攻克长时间稳定运行、能量增益提升和材料可靠性三大技术瓶颈 [9][10] 技术路线 - 磁约束聚变为主流路线 包括托卡马克、仿星器、球形托卡马克和场反位形等多种方案 全球已有100多台托卡马克装置运行 [4] - 民营企业专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和场反位形等新兴路线 星环聚能实现国际首个重复重联技术方案稳定运行 瀚海聚能探索无需环形线圈的场反位形路线 [7] - 惯性约束聚变采用激光瞬间加热燃料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2022年首次实现能量增益Q>1 [4][10] 研发进展 - 国家队装置突破显著:EAST实现1亿℃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 [1] - 民营企业后来居上:能量奇点建成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洪荒70" 通流实验磁场强度达21.7特斯拉反超美国CFS公司 [1][6] - 星环聚能SUNIST-2装置环向磁场指标在球形托卡马克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 [1] 成本与效率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建设成本超250亿欧元 磁体装置重2.3万吨 [4] - 民营企业装置成本显著降低:能量奇点"洪荒70"建造成本约1.3亿元 下一代"洪荒170"体积仅为ITER的1/4但能量输出相当 [5] - 瀚海聚能采用"沿途下蛋"模式 利用中子技术开发癌症治疗等应用提前实现商业收益 [8] 发展目标 - 民营企业目标2030~2035年实现规模发电 能量奇点两年内完成"洪荒70"从设计到建成创造世界最快建造纪录 [7][8] - 需实现数小时至数天的连续稳定运行 能量增益需从Q>1逐步提升至Q>100 [10] - 需突破材料在高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瓶颈 [10] 资金与政策 - 过去5年中国市场化资金投入仅30多亿元 [11] - 国家队通过公司化方式推动研发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成立聚变新能公司 中核集团揭牌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8] - 需构建适合聚变的监管体系 出台资金扶持和土地政策 提升公众对聚变安全性的认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