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小城,为何街道如此命名?
新华网·2025-06-17 19:36
历史背景与街道命名 - 重庆北碚区老城核心区街道以沦陷省市命名,如辽宁路、北京路、天津路等,记录抗战时期军民爱国行动 [1] - 1939年当地官方公告决定以沦陷区地名替换15条旧街名,如九一八事变后改清合路为辽宁路,卢沟桥事变后改东山路为卢沟桥路 [2] - 街道命名机制为"前方沦陷一座城市,北碚就命名一条路",如1938年广州沦陷后改和睦路为广州路 [2] 抗战历史与文化价值 - 这些道路见证了抗战时期北碚军民输送4000多名士兵、组织募捐和赶制寒衣等爱国行动 [4] - 1942年名剧《屈原》在北碚民众会堂公演五天,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反映当时统战工作成效 [4] - 现存南京路街区保留当年格局,名称延续至今,成为北碚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载体 [4] 城市更新与改造进展 - 南京路片区启动改造工程,涉及17栋建筑、20万平方米面积、1600户居民,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4] - 具体改造包括更新1000米地下管网、新增1500处照明、规范2万米管线、增设700个泊车位、加装88部电梯 [5] - 改造兼顾历史保护与现代需求,修缮嘉陵相馆、新华日报发行站等旧址,整合卢作孚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 [7] 社会效益与居民反馈 - 改造后社区活力提升,居民杨远素因环境改善放弃搬迁计划,认可绿化增加、外墙翻新等举措 [7] - 片区正推进新一轮更新,目标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打造宜居宜游区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