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度与消费者反馈 - AI眼镜C端市场热度渐起,消费者踊跃"尝鲜",实体店设置智能眼镜专区吸引体验并促成直接购买 [1] - 主流AI眼镜售价集中在几百元至数千元区间,消费者对产品轻便性(如20多克重量)和翻译功能表示认可,期待功能进一步丰富 [1] - 门店通过以旧换新补贴等促销手段推动销售转化 [1] 产品功能与技术进展 - 当前主流AI眼镜功能较简单,以翻译、拍摄为主,企业计划通过市场反馈逐步完善产品性能和功能多样性 [2] - 雷鸟创新发布雷鸟X3Pro AI眼镜,集成200多个零部件,采用全彩MicroLED光波导技术,萤火光引擎体积仅绿豆大小但亮度达100万尼特 [2] - 光学显示技术(如MicroLED)是厂商创新重点,全彩显示方案为研发关键,同时需优化重量、电池续航、散热及算力等方向 [2] 产业链与政策支持 -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形成智能眼镜完整产业链,企业可实现从设计图到量产仅10多天的快速商业化能力 [3] - 深圳市政策提出2025-2026年推出AI终端标杆产品,浙江省将智能眼镜纳入以旧换新补贴,按售价15%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3] - 京东方华灿光电、蓝思科技、安凯微电子等A股公司积极布局AI眼镜赛道,涉及MicroLED技术、核心元器件、低功耗芯片等领域 [2][3] 行业发展趋势 - AI眼镜产业高速发展,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同步推进,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1][3]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提升,技术集成能力增强,加速创新成果应用(如AIoT视觉芯片KM01W) [2][3] - 企业目标是将AI眼镜功能提升至智能手机级别,未来产品创新将围绕显示技术、轻量化及多功能化展开 [2][3]
供应链深度协同 加速商业化AI眼镜C端市场热度渐起
证券日报之声·2025-06-18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