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经典(金台随感)
人民日报·2025-06-18 06:10
经典文化研读的重要性 - 核心观点强调"腹有诗书气自华",指出文化底蕴需通过扎实研读经典积累[1] - 引用《礼记》说明需下"笨功夫"研读"经史子集"才能实现从"不知"到"深知"的跨越[1] 当下经典解读的乱象 - 存在对经典原著浅尝辄止导致片面理解或误读的现象,如曲解《易经》"坤卦"爻辞[2] - 公众人物错误解读可能误导受众,尤其影响青少年认知[2] - 部分人标榜通读"十三经"却未真正研读,反映学风浮夸问题[3] 经典研读的方法论 - 需系统性研究如"十三经",其中《诗经》被梁启超誉为民族情感最健全的呈现[4] - 文章根本原则包括"修辞立其诚"(真情实感)和"辞尚体要"(简洁精要)[4] - 建议由简入难逐步扩大研读范围,通过"硬功夫"打好文化根基[4] 经典的文化价值 - 经典是文明与文化的基因载体,鲁迅笔力即受益于传统文化滋养[3][4] - "大文章"需"小积累","软实力"需"硬功夫"的辩证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