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ibra诞生6周年:稳定币在变革中前行
经济观察网·2025-06-18 10:44

Libra与稳定币发展历程 - Facebook(现Meta)于2019年6月18日发布Libra白皮书,提出构建由一揽子法币支持的全球性稳定币,虽未落地但深刻影响行业轨迹 [1] - Libra最初设想为多国法币储备支持的全球支付网络,后因监管压力更名为Diem,其核心逻辑(锚定资产实现价格稳定)被后续项目继承 [2] - 稳定币市场总市值截至2025年6月2日首次超过2500亿美元,从边缘试验逐步纳入主流金融监管框架 [2][3] 全球监管动态与立法进展 - 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5月30日颁布,8月1日实施,设立发牌制度并允许选择不同锚定法币 [3][4] - 美国参议院通过加密货币立法,推动《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首次实现全面监管改革 [3] - 香港采取开放模式,要求发行人提出具体商业理据(如应用场景)并符合风险管理、反洗钱要求 [4] 企业合规布局与竞争格局 - 蚂蚁集团新加坡及香港分支机构启动数字稳定币发行资质申报,若获批将成为内地第二家合规企业 [5][6] - 京东科技已通过香港金管局"沙盒"监管测试,技术方案进入多场景应用第二阶段 [6] - 合规溢价推动资金向头部聚集,USDC及银行系稳定币或最先受益,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加速入场 [3] 稳定币功能与行业定位 - 锚定法币的稳定币成为主流形态,延续传统金融功能(价值交换、贮藏、跨期),为链上交易提供稳定计价单位 [7] - 应用场景涵盖跨境支付、DeFi借贷、代币做市等,或成为Web3重要金融媒介 [7] - 技术支撑(如秒级清算)与全球监管协作是稳定币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挑战 [7] 战略意义与区域差异 - 美国推动数字化美元以巩固跨境支付主导地位,其他国家通过本币/黄金锚定稳定币降低美元依赖 [6] - 香港监管实践表明合规化可吸引传统金融机构,中国企业依托香港"试验田"规避内地政策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