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 - 威海与仁川创新打造"双城双馆"合作架构,双向设立城市主题馆,形成集城市推介、投资撮合、贸易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1][5] - "双城双馆"模式十年间拉动双方进出口额超10亿美元,成为82家仁川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孵化平台 [5] - 政策层面,2015年"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被写入中韩自贸协定,赋予两地贸易、投资、物流等领域的先行先试权 [4] 国际物流与跨境协作创新 - "四港联动"机制整合威海与仁川的海港、空港资源,构建高效流通网络,诞生国内首条国际陆海联运整车运输线路 [4] - 虚拟陆路通关口岸等创新技术大幅压缩货物滞留时间,形成东北亚关键国际物流动脉 [4] - 跨境消费维权联盟建立"异地投诉、跨境联调"机制,采用渐进式试点策略,从日常消费品逐步拓展至高敏感领域 [5] 模式外溢与区域扩展潜力 - 维权机制中的"双向移送、联调联处"模式可复制到中日韩跨境电商领域 [6] - "四港联动"方案可适配"青岛-釜山"、"大连-仁川"等环黄渤海港口组合 [6] - 地方政府合作的"高层互访+专项工作组"机制为东北亚邻近城市(如烟台-平泽)提供合作范本 [6] 数字经济与碳中和升级路径 - 需强化数字基建,在物流节点实现5G全覆盖,提升通关数字化水平,共建数字技术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 [7] - 设立"绿色物流专区"推广电动运输工具,共建中韩绿色科技产业园聚焦光伏、风能产业 [7] - 建议在示范园区(威海跨境电商园、仁川绿色产业园)率先应用国际数字与绿色标准,打造可复制样板 [7]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如美国关税政策外溢)及各地开放带来的资源分流压力构成主要挑战 [7] - "双城双馆"运营对两地财政持续消耗考验模式可持续性 [7] - 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数字、绿色标准制定,加强区域标准互认 [7]
专家访谈:威海-仁川十年探路,未来十年如何破局
齐鲁晚报网·2025-06-18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