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访银河航天:已发射25颗卫星,含国际首例
新京报·2025-06-18 14:41

太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发展 - 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对更广泛经济和社会的价值预计达7.9万亿美元 [2] - 全球在轨卫星数量超过11000颗,大部分是低轨通信卫星,呈现星座化、规模化、低成本化、低轨化特点 [2]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南箭北星"格局初步形成 [1][8] 银河航天技术突破 - 已成功发射25颗自主研制卫星,涵盖通信、遥感等多个种类 [1][2] - 发射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首颗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可堆叠卫星 [2] - 成功研制并发射两颗具备手机直连功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 [3] - 研制国际上首颗多星编队SAR卫星,采用"1主星+3辅星"四星车轮式编队 [4][5] 卫星技术创新 - 灵犀03星采用平板构型,可实现一箭几十星高效发射,使用厚度仅1毫米的柔性太阳翼 [6][7] - 柔性太阳翼具有包络小、重量轻、模块化特点,新一代可像纸一样卷起来 [7] - 计划为SAR卫星增加AI功能,包括自主轨控、自主规划、星上智能处理等 [5]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布局 - 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占全国半数以上 [8] - "南箭"聚集全国70%以上商业火箭整箭企业,"北星"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聚集区 [8] - 2024年商业火箭发射12次,约占全国发射任务五分之一 [9] - 累计发布10多个商业卫星星座建设规划,构建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 [9] 未来发展方向 - 力争2026年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布局超重火箭研制 [10] - 突破低成本超高速星间激光通信、大口径空间展开式天线等核心技术 [10] - 开展算力星座原理试验星研制和组网研究,协同现有通信、导航、遥感星座 [11] - 推动商业卫星服务在应急救灾、自然资源监测、手机直连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