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新京报·2025-06-18 22:32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占地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怀柔占68.2平方公里(约2/3),密云占32.7平方公里(约1/3)[2] - 布局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2] - 4个大科学装置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累计开放机时超123万小时,服务国内外用户600余家[1][2] - 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3] 人才聚集与科研实力 - 聚集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外籍人才671名[2] -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2]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 - 建筑占地面积相当于90个足球场,设计亮度比太阳高1万亿倍,为世界最高亮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4] - 2024年10月12日发出"第一束光",穿透3毫米不锈钢板,分辨率、灵敏度、成像对比度显著提升[5] - 2024年3月27日启动带光联调,进入建设冲刺阶段[6]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 2024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由四大核心装置和一个辅助平台构成,覆盖九数量级尺度范围[7][8] - 光泵磁强计脑磁图信号强度为老技术4倍,信噪比2倍,成本降低50%且全国产化[8] - 全人体PET-CT实现均匀高分辨成像,可检测超早期癌症病变[8] - 研发2.2克微型双光子/三光子显微镜,成功应用于航天员皮肤在体成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