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呵护“小质疑” 守护创新力(纵横)
人民日报·2025-06-19 05:53

教育行业观察 - 近期多起中小学生主动为教材内容纠错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涉及语文、英语、美术、历史等多学科教材[1] - 典型案例包括:南京二年级学生指出语文课本"贝"配图实为单壳螺而非货币贝[1],沈阳学生发现英语教材蜜蜂图实为食蚜蝇[1],上海小学生辨识出美术教材"树叶"实为古生物海百合[1],黄山初中生发现历史地图人物姓名错误[1] 教育机构动态 - 人教社对教材质疑采取积极回应态度:针对南京学生的疑问,编辑部不仅回信澄清配图为中国古代货币"货贝",还采纳了增补注脚的建议[1] - 家长教育方式呈现新特点:案例中家长拒绝用"课本不会错"敷衍孩子,转而支持孩子主动求证[1] 教育理念发展 - 现代教育更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智能化时代教育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方法训练,注重"授人以渔"[2] - 质疑精神被视为创新源泉:当孩子的"小质疑"得到呵护,有助于培养其主动探索勇气和创新思维[2] - 教育生态建设需要包容性:保持开放姿态对待学生质疑,有助于形成鼓励思辨的成长环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