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感受“文化交融”基因流传千年
新华网·2025-06-19 17:08
辽上京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 辽上京遗址是契丹人于公元918年建立的辽代都城遗址,也是我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2] - 遗址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建筑格局展示契丹民族独特习俗的同时还吸纳中原文化,建有孔庙、国子监等建筑 [3] - 遗址出土的辽代泥塑佛教造像证实城内曾有孔庙、道观和佛寺,多种文化在这座草原都城汇集 [4]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体现 - 农贸市场内回族商贩、蒙古族顾客用流利的国通语交易,体现多民族日常生活的交融 [3] - 契丹街社区每月举行"奶茶议事会",各族居民代表在蒙古族传统奶茶香气中沟通急难愁盼事 [3] - 辽代贵族墓葬壁画中,汉人着装呈现契丹化倾向,契丹人壁画则包含湖石牡丹等中原文化元素 [6] 辽上京博物馆的文化展示 - 博物馆展示修复后的辽代泥塑佛教造像,生动展现千年前僧人的生活、礼佛状态 [4] - 馆内特色藏品包括周边贵族墓葬出土的壁画,真实再现墓主人生前宴饮、出行等场景 [6] - 来自不同地区、民族的游客通过文物感受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博大精深 [3] 当地政府对遗址的规划 - 巴林左旗旗长表示将持续深挖遗址历史文化内涵,让历史馈赠的"团结"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