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政策 -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自2025年6月起在综合医改重点省和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开展两年试点,优先选择老年住院患者占比高的三级医院[1] - 服务模式由医疗机构护士或护理员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替代传统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模式[1] - 政策背景源于社会老龄少子化加深,旨在减轻家庭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同时缓解医院护理人员短缺和床护比失衡问题[1] 医疗护理员职业标准 - 2024版《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业人员至少接受150学时专业培训,需具备医护知识和临床判断能力[2] - 医疗护理员区别于市场第三方护工,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标准更规范,作为患者"生活管家"需达到更高职业要求[2] - 行业需通过政策引导职业院校培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以增强吸引力,从而建立规模适度的人才队伍[2] 医院管理配套措施 - 医院需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涵盖考勤绩效、服务评估、病区规章适配及医患纠纷处置等全流程[2] - 制度设计需明确专职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消除管理"灰色地带"以保障服务质量与安全[2] - 管理机制需与医院原有体系衔接,重点解决新人员引入带来的运营可持续性问题[2] 服务定价机制 - 国家医保局2024年10月新设"免陪照护服务"政府指导价项目,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化护工服务[3] - 现行定价需优化差异化策略,根据科室类型、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要求建立分级价格体系[3] - 行业可探索商业保险等多元支付方式,使价格更好体现医疗护理劳务价值[3] 行业发展前景 - 免陪照护服务涉及民生政策与医疗体系调整,试点工作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以建立长效机制[3] - 服务推广需配套人才供给、管理制度和定价机制三方面保障措施[1][2][3] - 该模式有望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但完善过程仍需政策支持与实践检验[3]
免陪照护需要政策守护
人民日报·2025-06-20 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