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动态电价体系有效削峰填谷
中国电力报·2025-06-20 08:40
电力系统动态电价机制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可再生能源并网导致电力系统面临高峰用电需求和日间净负荷波动的双重挑战[1] - 现行静态分时电价机制无法充分反映电网短期供需波动[1] - 2021年国家发改委推动分时电价政策后,各省尖峰电价仍采用固定时段和预设价格[1] 动态尖峰电价特点 - 无预设起始时刻,根据电网实时供需情况动态触发[2] - 通过提前通知用户启用高价时段实现用电曲线重塑[2] - 美国实践显示典型机制包括:日前预测触发(多数)、数小时前通知(少数)、冬夏两季执行(多数)或全年执行(少数)[3] - 美国采用"定时定价"(固定时段)或"定价不定时"(任意时段)模式,每年最多启用10-20次,单次持续数小时[3] 国内实践与潜力 - 江苏、安徽、广东等地2022年试点基于天气预报的"改良版"尖峰电价[4] - 当前仅大型工商业用户直接受电力现货市场影响,多数用户仍采用静态分时电价[4] - 动态机制可挖掘需求响应潜力,在电力紧张时避免启用高价发电资源或有序用电[4] 国际经验参考 - 美国动态电价触发条件包括:极端天气、电力日前市场、高净负荷、电网拥堵、系统安全警报等[3] - 监管部门限制电力公司年启用次数(10-20次)和单日启用频率(1次/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