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术馆“长”出光的羽翼
人民日报·2025-06-22 05:47
文化IP创新与科技融合 - 中华艺术宫联合静安区、SMG幻维数码打造全新文化IP"上海光影美术馆",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艺术转化为沉浸式光影体验 [1] - 采用高精度光谱扫描技术还原油画笔触厚度与走向,实现动态投影对原作质感的精准复刻 [1] - 海派画家黄阿忠的"石库门"系列作品首次通过数字投影与实景车流光影重叠,拓展传统绘画的时空维度 [1] 城市空间艺术化改造 - 策展团队选择苏州河畔老建筑作为展场,将工业肌理与艺术投影结合形成双重叙事 [2][3] - 展览内容聚焦本土文化符号,如回力球鞋、大白兔奶糖等,通过光影技术激活集体记忆 [2] - 项目使公共空间转变为"艺术呼吸带",周末夜间吸引居民游客驻足互动 [3] 数字艺术本土化实践 - 开发团队摒弃通用数字艺术模板,基于海派绘画观察方式创建符合本土审美的技术方案 [3] - 运用AIGC技术动态演绎菜市场、早点铺等生活场景,强化艺术的情感共鸣 [3] - 光影技术被定义为"新画笔",在保持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赋予动态叙事能力 [1][3] 美术馆功能转型 - 艺术机构突破传统白盒子空间限制,实现"街头美术馆"的新型展陈模式 [4] - 项目验证美术馆可通过催化文化生长光来履行城市文脉保存与文明传播的双重使命 [4] - 光影技术使建筑立面成为"培育城市美学的母体",每次投影都是文化再生的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