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苏超”:魅力是竞赛 底色是协作
央视新闻·2025-06-22 14:12
苏超联赛的热度与影响力 - 常州主场对阵南京的比赛现场观众达到36712人,刷新了苏超纪录[1] - 南京4比0获胜后暂登苏超榜首,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1] - 线上流量激增带动线下赞助商积极跟进,商业价值显著提升[1] 苏超联赛的文化与传播特征 - 联赛魅力源于城市间对抗性,将江苏"十三太保"的竞争关系融入赛事[3] - 赛事设计符合现代足球依托城市文化的规律和互联网社交传播特性[3] - 各城市创造"较劲梗""自嘲梗"形成反差传播,底色是友谊与自信[5] 江苏省区域协作机制 - "南北挂钩"机制运行20余年,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结对发展[4] - 2.0版本从单向帮扶转向双向赋能,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4] - 徐州从省内受援方转变为跨省帮扶安徽淮北的主体[10] 跨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文旅体商围绕苏超形成跨行业链接,政府强调促进深度融合[5] - 赛场外城市间在交通、消费、衍生品等领域形成配套支撑[5] - 常州虽联赛垫底,但在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占据重要位置[7] 产业链区域化布局 - 理想汽车供应链呈现显著近地化特征:常州占30%,江苏占50%,长三角占80%[7] - 一级供应商分布:常州32家,江苏省其他地区112家[7] - 政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协作,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共享[7]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 2025年度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聚焦区域创新能力协同提升[8] - 江苏省提出在三省一市范围内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8] - 发展模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