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湾区速评丨两场成功避险转移背后 有两个细节不能忽视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6-23 14:53

灾害预警与避险案例 - 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查中发现山体滑坡前兆,成功转移25户57名村民,实现零伤亡 [1] - 肇庆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干部发现桥梁垮塌风险,紧急疏散群众,2小时后桥梁结构垮塌但无伤亡 [1] - 两案例共同点:险情均发生在凌晨,由基层干部巡查发现,精准预判并实现零伤亡 [1] 险情识别机制 - 茂名案例中,村干部通过观察雨水混浊度及夹杂小石头的异常现象,结合自然灾害知识判断山体滑坡风险 [3] - 肇庆案例中,村干部发现上游杂物堵塞桥墩形成阻水,预判桥梁垮塌可能性并果断行动 [3] - 两地灾害均属小概率事件,成功避险源于对万分之一可能性的百分之百重视 [3] 群众转移执行 - 两次转移均在深夜2小时内完成,需克服村民不理解、侥幸心理等阻力 [4] - 村干部坚持"不漏一人"原则,通过反复动员确保全员转移 [4] - 成功转移依赖干群信任关系及常态化应急演练,如罗阳村每年组织三防培训 [4] 基层治理能力 - 基层干部凭借责任感和灾害预防知识,在非专业背景下作出关键决策 [6] - 案例体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态度和"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担当精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