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莞携手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5-06-23 16:31

科学联盟成立与战略定位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 旨在促进深圳与东莞在人才 科研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高效衔接[1] - 联盟标识为"We-Science" 代表"我们科学"及巍峨山首字母 体现环巍峨山科研圈的构建理念[2] - 联盟成立是落实国家关于"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和开放共享机制"要求的具体举措[2] 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 - 光明科学城规划打造"8+11+2+2"科技创新载体 包括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1个前沿交叉平台[2] - 拥有中山大学·深圳 深圳理工大学两所研究型高校以及深圳湾实验室等两所广东省实验室[2] -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建设一批重要创新平台[2] 松山湖科学城资源优势 - 松山湖科学城已建成我国首台 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正在建设亚洲首台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3] - 拥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大湾区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重要创新平台及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 - 通过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 强化科研机构平台 逐步构建全链条 全要素创新生态链[3] 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 深莞两市将构建"1高 2快 1主"的陆路通道及"2城际 2地铁"的轨道网络以支撑科学城深度融合[4] - 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全长约13公里 建成后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4] - 推进深圳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 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 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4] 创新生态与合作模式 - 深莞两地通过汇聚高校 科研机构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跨区域 跨学科合作[1] - 科学联盟活动涵盖羽毛球 乒乓球等体育赛事 树立"文体搭台 科技唱戏 生态赋能"的合作新标杆[4] - 两地强强联合 统一规划协调建设 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出贡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