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析老年性耳聋发生机制
经济观察网·2025-06-23 17:29
老年性耳聋研究突破 - 首次绘制灵长类耳蜗衰老的细胞分子图谱 系统性阐明关键表型与分子特征 确定毛细胞跨膜转运蛋白SLC35F1表达下调是核心分子标志和驱动力 [1] - 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 实现从机制发现到临床可转化干预策略的跨越 [1] - 研究解决了灵长类耳蜗组织解剖分离与单细胞解离的技术难题 采用多维度分析策略阐明耳蜗衰老关键生物学特征 [2] 耳蜗衰老病理特征 - 组织层面发现毛细胞丢失 螺旋神经元加速衰老 炎症损伤加剧 血管纹萎缩及跨膜转运功能障碍等核心病理改变 [2] - 细胞分子层面通过单细胞核测序与AI深度学习 实现高通量高精度分子图谱绘制 发现感音核心细胞表现最显著衰老相关转录紊乱 [2] - 毛细胞中SLC35F1特异性下调被确定为灵长类耳蜗衰老关键分子标志 [2] 分子机制验证 - 在毛细胞系中敲低Slc35f1显著诱导细胞凋亡 提示其沉默表达会加速毛细胞丢失 [2] - 通过AAV载体在小鼠毛细胞中特异性敲低Slc35f1基因 成功复现老年性耳聋关键病理特征 [2] 二甲双胍干预效果 - 3年3个月给药干预显示 临床剂量二甲双胍治疗使年老食蟹猴耳蜗组织呈现显著年轻化逆转 [3] - 毛细胞丢失和血管纹萎缩程度明显减轻 衰老神经元比例显著降低 [3] - 转录组分析揭示二甲双胍通过下调炎症相关基因 上调声音感知与神经信号传导等关键功能基因表达发挥双重保护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