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鸟护鸟,这些保护区在坚守(美丽中国·开展鸟类保护行动)
人民日报·2025-06-24 06:23

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隆宝湿地是全球黑颈鹤的关键繁殖地之一,海拔4000多米,拥有丰富的水域、沼泽和草甸,为黑颈鹤提供理想的育雏场所 [10] - 保护区通过设立围栏隔离牧场、人工加固巢穴、草场修复和鼠害治理等措施改善黑颈鹤繁衍环境 [10] - 黑颈鹤种群从保护区建立之初的22只恢复至繁殖季稳定超过200只,2025年监测到94只,其中21对在繁殖 [12] - 保护区建立数字化监测网络,与高校合作共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保育研究站,开展鸟类调查和栖息地评估 [11] - 推进社区共管共护,聘用当地牧民为湿地管护员,组建社区共管生态公益巡护队 [11] 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森林鸟类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冠噪鹛是其代表性鸟类之一 [13] - 保护区成立护林员和护鸟员队伍,开展晨昏监测、日间巡护和夜间检查,每周清理河道漂浮物以保持蓝冠噪鹛栖息环境清洁 [13] - 无人机巡航覆盖90%重点区域,视频监控24小时守护,赣浙皖三省四地签订生态共建公约,建立联合执法队和5条珍稀鸟类生态廊道 [13] - 保护区打造110公里"翼境婺源"观鸟长廊,开辟多条精品观鸟线路,培育10个生态观鸟示范基地,年接待观鸟游客超100万人次 [14] - 开发"观鸟助手"小程序,收录民间观测记录1.2万条,助力科研团队完成种群基因图谱 [14]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保护区曾因水域面积萎缩至1平方公里导致遗鸥几乎消失,通过修筑引水管线、疏通补水河道等措施恢复水域面积,重新形成4座适合遗鸥栖息的湖心岛 [15][17][18] - 遗鸥数量从2019年回归的10只增至2025年的1801巢,候鸟种类从83种增加到115种 [18] - 保护区清理生产经营设施,割剪芦苇、处理杂草、修整地形,并成立湿地生态环境修复课题组对水质长期跟踪监测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