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早期科研资助决定后续命运?最新研究揭示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新京报·2025-06-24 22:22

科研资助的马太效应与挫败效应 - 在科研早期获得资助的研究者日后更容易取得成功 成为教授的概率比"刚刚落选"申请者高出50% [2] - 研究覆盖加拿大 卢森堡 英国和奥地利14个资助项目的逾10万条申请数据 是规模最大的跨国比较研究 [2] - 早期获资助者后续再次获得资助的比例为26% 而未获早期资助者该比例仅为15% [3] 马太效应的普遍性机制 - 马太效应适用于各种评分范围的申请者 不仅限于"刚好通过资助线"的群体 [3] - 差异源于早期成功者更频繁申请后续资助 而非评审者的倾向性偏好 [3] - 数学建模显示资助历史本身不直接影响评审决策 [3] 挫败效应的特殊性表现 - 汇总数据显示"接近中标"未获资助者的平均引用率高于"勉强中标"者 但该趋势在部分机构不成立 [4] - 挫败效应仅存在于"接近中标"与"接近落选"群体之间 未在所有申请者中广泛出现 [4] - 高引用未获资助者持续申请的自我选择可能是驱动因素 [4] 科研资助体系的改进建议 - 现行资助机制可能造成有潜力科学家的流失 导致科学发现的社会净损失 [5] - 建议提高未获资助但具潜力申请者的命中率 优化资金分配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