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大论断,强调二者双向互动、相互促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辩证关系的重大发展 [3]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3] - "精神富有"概念包含个体精神世界充实、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新文明形态构建三个维度,区别于西方物质主义发展模式 [4] 中国式现代化特征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和本质要求,破解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困境" [8] -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事业繁荣等途径充实人民精神世界 [9] - 将精神生活富裕纳入共同富裕范畴,通过普惠性文化权益保障、多样化文化供给、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0]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 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构建文明培育(价值引领)、文明实践(知行合一)、文明创建(载体平台)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7] -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 [14] - 加强数字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运用新技术创新内容传播方式,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14] 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 - 中国式现代化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列为"五大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11]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觉与制度创新,摆脱资本逻辑支配,形成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8] - 精神文明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脱贫攻坚精神等典型案例证明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 [6]
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2025-06-25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