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提升与节能降耗 - 公司前5个月实施节能降耗措施47项,降低加工成本上亿元 [1] - 通过流程优化和能量优化,每天可增产乙烯30多吨、丙烯10吨 [1] - 乙烯装置应用在线实时优化技术,连续6个月日产超4000吨,创历史新高 [5] - 优化裂解炉清焦周期,单次清焦节约燃料气消耗10万元 [6] - 智能巡检机器人投用4个月,集成红外热成像等技术提高巡检质量 [5] 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 - 前5个月开发化工产品10余个,高端化工产品率超70% [3] - 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采用国产催化剂生产茂金属膜料mPE-LLD2703F,降低成本并获国家级认证 [2] - 国内率先实现茂金属聚烯烃系列化生产,开发14个茂金属聚乙烯产品 [2] - 聚苯乙烯新材料改造后聚合转化率提高20%,可灵活切换产品牌号 [5] - 完成15项"三剂"国产化替代和615项设备配件国产化替代,年降成本上亿元 [7] 生产优化与运营管理 - 乙烯一部调整废碱汽提塔甲烷气提量,每小时减少循环量250千克 [4] - 空压机组运行模式调整后,百万吨乙烯装置加工负荷提高0.43吨/小时,日增产乙烯2.4吨 [4] - 生产运行实现15分钟智能排产,原油加工边际效益显著提升 [5] - 炼油一部循环氢脱硫项目优化后降低新氢压缩机能耗 [6] - 铁路装车流程优化使柴油装车效率提升18%,年节约延时费用上百万元 [7] 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 - 推行"战略采购+精准储备"模式,单批次采购成本下降12% [6] - 动态成本核算每日跟踪蒸汽、电力等关键指标,闭环整改异常数据 [6] - 热电厂突破高钠煤掺烧比例瓶颈,年降成本上亿元 [7] - 5月盈利水平和新材料产量在集团炼化企业中排名领先,能耗指标达优率同比增10个百分点 [5] - 专用航煤生产测试中优化重芳烃掺炼方案,实现单批次生产节约创效 [6]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能效“优等生”的提分空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