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七色信箱”与法治校园的故事(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2025-06-26 06:21

校园法治保护机制 -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第三中学校设置"七色信箱"作为学生倾诉渠道,2024年1月设立以来收到90多封信件,成功处理校园欺凌、校外骚扰等事件[1] - 法院联合民政、教育、团委、"爱心妈妈"团队等资源,开展纠纷化解、心理疏导、法治宣传等协同保护活动[1] - 通过信箱发现22封匿名信反映食堂问题后,学校改进菜品、增加水果甜品,实现师生同餐并公开食谱[4][5] 校园安全与欺凌防范 - 针对学生反映的校园欺凌问题,法院与学校合作开展法治教育,讲解欺凌定义及应对措施,并在宿舍、厕所安装声控警报装置[3] - 学校大门因山路下坡存在交通安全隐患,2025年4月增设7条减速带和人行道标线[5][6] 困境学生帮扶体系 - 法院通过家访发现学生家庭困境后,协助申请"事实孤儿"认定,联合妇联提供助学金并建立"一对一"帮扶[7] - 针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占比高的特点,法院联合县妇联、妇幼保健院成立"爱心妈妈"团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8] - 2025年3月法院与司法局、妇联签署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落实未成年人"六大保护"机制[8] 个案干预成效 - 学生小雯因家庭问题抑郁并遭孤立,经法治副校长田亚欣家访干预后,父母加强关爱,学校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其重建自信[2][3] - 学生反映姥爷苹果销售款被拖欠问题,法院引导进入司法程序并推动执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