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上寻秦迹(赓续历史文脉)
人民日报·2025-06-27 06:00
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历经60余年,基本明确城址分布范围与布局结构,2011年以来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包括细化城市功能分区、发掘高等级手工业作坊和国家库房建筑等[8] - 考古团队在秦都咸阳城发掘出府库遗址,发现蓄水量约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及一条宽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正通六号高台宫殿建筑基址[5] - 秦咸阳城发现骨器制作厂,通过骨料分析可能来源于几百头黄牛,反映当时畜牧业发达,同时通过器物存留质量、外形种类等可探究工匠技艺水平和工商业发展情况[6] 考古技术方法与过程 - 许卫红在兵马俑发掘中坚持每天写考古发掘日记,记录工作细节和思考,作为原始资料帮助逐步接近历史真相[3] - 考古工作注重细节观察与分析,如通过朽木的方位走向、与周边器物关系等判断其性质和下一步工作方向[3] - 团队在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出土百余件陶俑,首次清理出皮质画盾痕迹和丝织痕迹[4] 考古成果公众化 - 许卫红通过出版《说说秦俑那些事》等书籍向公众科普考古知识,修改后加入专业术语解释和诙谐标题以提升可读性[6][7] - 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开通账号发布近百条科普视频,粉丝量超过60万,采用家庭讨论等形式通俗讲解文物修复等知识[7] - 转变表达方式使考古知识更易懂,如将"空心砖"尺寸类比为"茶几"或"课桌",用"复式小高层"解释"高台建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