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首款纯电SUV YU7上市,推出标准版、Pro版及Max版三款车型,官方指导价25.35万至32.99万元 [2] - 新车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一小时大定订单28.9万台,创新能源汽车最快订单纪录,远超SU7上市时27分钟超5万台的成绩 [2] - 开启大定后2分钟,YU7大定已超16万台,锁单已超12.2万台,数据较为乐观 [6] - 二手平台闲鱼出现大量订单转让,截至26日晚23:00相关订单转让发布数量不少于500个,转让费用达5000元至10000元不等 [6] 产能与订单情况 - 小米汽车目前实际产能约25万辆,2025年7月二期工厂投产后将提升至30万辆 [4] - 业内人士认为订单数据已接近30万产能上限,三期工厂投产后情况会改善 [4] - 按照大定规则,7天内未锁单可退款,真正订单留存量需7天后确认 [5] 产品竞争力分析 - YU7定位25-35万元区间,全系标配超长续航、HyperVision天际屏、激光雷达等配置,性价比突出 [8] - HyperVision天际屏成本达普通HUD的2至3倍,专利价值度评分8分 [14] - 隐藏式"电动内翻式门把手"专利价值度评分8分,兼具电控和机械解锁功能 [17] - 过去五年小米汽车研发投入超1020亿元,拥有超200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00余项 [8] 市场竞争格局 - 20-30万元新能源车型2025年1-5月销量超86万辆,同比增长29.3% [22] - 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后者前5个月销量同比下滑14.10%-64.47% [22] - 分析师预计YU7和SU7销量比例约为6:4 [6] - 短期内由于产能限制,YU7对竞品影响可能有限 [22] 供应链与区域经济 - 小米汽车约40%供应链合作伙伴位于京津冀区域,未来或提升至70% [23] - 宁德时代将在京津冀建厂,进一步强化区域供应链 [23] - YU7热销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 [23] 品牌营销与用户认知 - 小米汽车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成为身份认同和生活想象的象征 [20] - 发布会传播话术强调"鼓励奶爸奶妈做自己",与传统厂商形成差异化 [20] - 用户将小米汽车视为"情绪包",部分用户因品牌影响力而非产品参数下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