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缝对接产业线 华东理工大学在“实战”中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中国新闻网·2025-06-27 15:09
人才培养模式 - 华东理工大学通过"五个一"模式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进行流程再造 包括"一批攻关课题"项目牵引 "一流学科集群"平台支撑 "一企一策定制"育人方案 "工学交替一体"培养模式 目标是锻造"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3] - 学校联手行业龙头重构培养链条 围绕七大关键领域开设领域素养课 领域核心课 领域方向课 重点建设人工智能课 校企联合课程 实践案例课程 学科交叉课程和前沿讲座课程 目前已开设领域核心课120余门 立项建设20门"人工智能+"课程 23门校企联合课程 [4] - "生物催化与分子工程"课程采用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大纲制定 课程包含理论基础 实践训练与PBL三个环节 建立"课程-实习-就业"三级认证机制 PBL高分学生可跳过企业技术面试 [4] 校企合作实践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商发)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提供专业实践课程 企业行业专家给予学生培训和指导 [1][3] - 学生驻企期间能同时获得学校师资培养和企业专家指导 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参与的工作直接应用于国产发动机研制 [3] - 校企联合推动"三个对接" 包括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提升育人效能 [5] 人才培养成果 - 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张于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毕业后入职中航商发控制系统部 [1][3] -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以国家战略 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程项目为导向 2022年是专项实施第一年 通过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学术专家联合面试遴选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