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需开颅,中国医生用脑机接口治偏瘫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类介入式脑机接口手术,通过血管将脑电传感器芯片植入偏瘫患者颅内静脉窦,术后患者抓握功能改善[2][4] - 该团队两年前已在猴子身上完成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实验对象至今状态良好[2] - 手术采用介入式技术路径,通过微创方式将设备经血管送入大脑,区别于需开颅的侵入式和外部穿戴的非侵入式[6] 手术实施细节 - 手术由三博脑科医院林志雄团队、段峰团队和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吴成翰团队协作完成,分工涵盖病人筛选、电极设计、手术实施及术后管理[3] - 手术历时1小时,通过锁骨下静脉和腹股沟静脉穿刺植入芯片,芯片最终定位于颅内静脉窦,同时皮下埋置信号接收器[4] - 术后患者出现短暂血压飙升至200,经处理稳定,一周后确认手术成功[4][5] 技术路线比较 - 全球脑机接口三大技术路线:侵入式(开颅植入)、非侵入式(外部穿戴)、介入式(血管植入)[6] - 中国在侵入式领域已有突破,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团队曾实现瘫痪患者自主抓握[7] - 介入式路线因未直接接触脑组织,信号精度存在争议,但具有微创优势[7] 临床试验进展 - 三博脑科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伦理审查的医院,其母公司为上市公司三博脑科(301293 SZ)[7] - 首例受试者筛选标准严格:脑梗塞导致偏瘫超3个月且常规治疗无效,团队筛选50余例后确定人选[8] - 术后康复采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技术,结合功能性电刺激促进神经可塑性[11] 行业应用前景 - 当前技术主要针对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首例受试者目标为3个月内实现基本生活自理[9][11] - 潜在适用人群包括渐冻症、小儿麻痹症、脑卒中等导致的瘫痪患者,市场规模达数千万人[2] - 三博脑科表示现阶段重点在适应证研究,技术路线优劣需更多临床数据验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