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告别“接口乱象”:GPMI技术引领视听电子产业自主创新
环球网·2025-06-27 18:20

GPMI技术产业生态推进会 - 会议于6月19日在北京召开,汇聚工信部、广电总局、电子标准院、三大运营商及海信、TCL、华为终端等产业链代表,共同探讨GPMI技术发展与标准制定[1][3] - GPMI产业拓展组正式成立,覆盖20余家核心单位,形成标准制定、芯片研发、终端制造、运营商服务的全产业链协同体系[3] - 海尔多媒体获颁首个GPMI商用VID(编号:0xFF06),其搭载GPMI技术的智能电视实现"一线投屏、双向控制"功能,标志技术进入消费市场[3] GPMI技术背景与优势 - GPMI是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解决传统接口(如HDMI/DP)在8K时代的三重缺陷:单向传输限制、多线缆复杂连接、供电能力不足[4] - 技术具备七大优势:双向多流/控制、高功供电(Type-B接口480W)、生态兼容(兼容USB)、极速传输(Type-B带宽192Gbps)、快速唤醒(现有标准1/4时间)、全链安全[5] - 突破传统接口单一带宽升级思路,构建"传输+控制+供电+安全"多维体系,支持128节点网状组网,ADCP协议认证时间从2秒缩短至200ms[6] 产业链协同与自主创新 - 深圳8K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协调90余家单位形成"标准-芯片-整机-测试"闭环研发体系,上海海思、国科微突破芯片设计,华为、创维开发终端设备[10][11] - 中国团队用5年完成GPMI1.0标准商用,打破国外技术20年研发周期,避免每年数十亿元专利费支出,并通过USB Promoters Group认证纳入国际生态[7][11] - 技术折射中国数字经济战略远见,接口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神经末梢"的自主可控直接影响产业话语权[11] 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从VGA/DVI(480P/720P)到HDMI/DP(1080P/4K),再到GPMI(8K无压缩传输),数据量较4K提升4倍,解决传统接口48Gbps带宽瓶颈[4][6] - 未来电视或仅需单一GPMI接口替代现有HDMI、DP、USB等多接口形态,简化设备连接[6] - 技术超越接口本身,重塑视听电子格局,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