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分析】爆火的“苏超”如何带动文旅?业内人士关注两大关键词
新华财经·2025-06-27 22:07

赛事流量带动文旅消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火爆出圈,形成大量热搜话题,为江苏带来巨大流量[1] - 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线上文创销售环比增长85%,"南哥尖叫鸭"和"萌动全苏·恐龙妹妹"系列玩偶订单覆盖全国165个城市[2] - 去哪儿数据显示"苏超"第四轮比赛期间,六个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淮安+150%、宿迁+67%、徐州+54%、连云港+47%、扬州+42%、无锡+15%[2] - 球迷提前1-2天入住带动主场城市周末游热度攀升[2] - "苏超"前四轮场均上座人数达14,649人,上座率超过中甲、中超,第四轮6场上座率均超70%[2] 流量转化与产品创新 - 江苏13个地市推出"球迷专列"、多领域消费优惠套餐,苏州通过"苏超观赛+文化体验"套票使游客人均消费增长近3倍[3] - 昆山奥体中心为外地球迷推出"酒店+餐饮""洗车+购物"打包产品,配套举办艺匠演出、咖啡品鉴等活动[3] - "苏超"门票定价不超过20元,出现"万人抢票"现象,但票源紧张制约文旅产品打包开发[4] 赛事定位与发展路径 - "苏超"面临职业联赛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定位选择:前者可借鉴欧洲五大联赛文体旅融合经验,后者需平衡公益性与商业化[4] - 当前赛事水平难以支撑高价赞助费,但纯公益性可能错失商业化机会,业界寻求"第三方案"[4] - 建议将"苏超"视为政府与市场合作的促消费手段,参考"演唱会+旅游"模式(带动周边酒店溢价40%)实现系列化运作[6] 文体旅融合实践与挑战 -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14块足球场与主题酒店配套,承接国内外赛事及职业队训练[7] - 云南玉溪通过中超球队影响力推出"跟着演出赛事游玉溪"精品路线[7] - 淮安、宿迁等非热门旅游目的地因"苏超"出现"淡季增长",展现"填谷效应"[7] - 当前"苏超"相关融合产品刚起步,需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结合旅游淡旺季优化赛事排期[7] 行业观点 - 无锡拈花湾文旅董事长认为"苏超"展现出超越体育经济的积极效应,为文体旅融合提供新探索舞台[5] - 同程研究院指出体育赛事IP价值是吸引社会资源的关键,"苏超"需时间沉淀并证明延续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