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韶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中和韶乐源自西周时期的雅乐,是一种融合礼、乐、歌、舞的典礼音乐,使用16种乐器演奏,讲究庄重、和谐、正统 [2] - 中和韶乐演奏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过程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2] - 中和韶乐被誉为"华夏正声",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北京中轴线的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故宫等场所使用 [2] - 中和韶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中和韶乐的传承与保护 - 天坛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和韶乐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成立神乐署雅乐中心,系统性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和韶乐 [2] - 团队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保存 [3] - 通过翻译古谱,将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转换为现代曲谱,使古代音乐得以重现 [3] 中和韶乐的推广与传播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和韶乐,如在天坛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展行进式展演,推出宫廷音乐专场、诗经主题专场等线上演出 [3] - 2020年至2023年,中和韶乐线上直播观看量从50万人次增长至2300万人次,实现大幅提升 [3] - 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多次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理念 [6] 中和韶乐的艺术与理念 -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创作,体现中正平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 [3][6] - 中和韶乐传递了古人对人与世界、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中华民族美好向往的艺术化体现 [5][6] -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中和韶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 [6]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网·2025-06-28 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