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那一抹光(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2025-06-29 06:03
教育理念与现状 - 核心观点: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户外活动不足、运动空间受限的问题,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现象普遍 [1] - 具体表现:部分学校因场地狭小限制学生课间活动,高楼层学生无法参与操场运动 [1] - 社会影响:运动空间压缩不仅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更阻碍其全面发展 [1] 改革措施与实践 - 时间调整:多地中小学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增加活动时长 [1] - 空间创新:利用走廊、楼道改造为"迷你运动角",推广"微运动" [1] - 角色转变:教师从管理者变为参与者,学生自主设计课间游戏并管理安全 [1] - 目标导向:通过"时间加法+空间翻样+内容变化"实现"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育人效果 [1] 教育理念争议 - 认知偏差:部分教育者认为限制活动可保障安全或提高分数,存在短视倾向 [2] - 共识形成:越来越多声音强调运动对体质改善、规则意识培养和创造力激发的作用 [2] - 辩证关系:玩与学非零和博弈,科学引导可同步提升健康习惯与自我管理能力 [2] 政策与行动方向 - 政策要求:中小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杜绝"不出汗体育课"和阴阳课表 [3] - 发展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平衡知识学习与身体锻炼 [3] - 方法优化:减少标准答案依赖,包容试错留白,尊重教育规律 [3] - 精神培养:通过运动培育好奇心、热爱、自信和担当等品质,塑造民族未来底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