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新增“双碳”相关专业 有何特别之处、就业前景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6-29 08:14
高校专业设置 - 2023年"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列入本科目录,北京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首批设立 [1] - 教育部近两年新增21项碳中和相关专业,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交叉学科 [1] - 新专业强调产教融合,通过碳交易所模拟实训等方式培养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等复合型技能 [3] 岗位职能解析 - 碳排放管理员需完成基础碳核算工作,包括煤炭等固体燃料的元素分析及排放量计算 [4] - 岗位同时承担碳资产管理职能,协助企业进行配额交易和减排方案优化,类似"碳理财顾问" [6] - 职业细分为6类工种:监测员、核算员、核查员、交易员、咨询员及民航专项管理员 [16] 行业需求分布 - 能源、钢铁行业碳排放岗位需求同比增20%,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环节成新热点 [7] - 建筑行业因海外项目碳排放标准差异面临人才缺口,全流程碳管控成技术难点 [11] - 机动车"国七"标准将首次纳入碳排放管控,覆盖制动系统等非尾气排放领域 [8] 人才供需现状 - 全球碳中和人才缺口达3000万,中国现有从业者约10万且多从环保能源领域转行 [10] - 当前多数企业更看重能源领域实务能力,行业尚未建立权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13] 证书培训乱象 - 部分机构将"碳减排专业技能培训"包装成职业资格证,夸大证书就业必要性 [13][14] - 实际培训内容以政策解读为主,与职业技能关联度低,存在误导性营销现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