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消费投资“热”了,估值尚未明显变化
经济观察网·2025-06-29 16:11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演变 - 泡泡玛特早期商业模式为创意产品的"店中店",经过多次迭代发展为现今模式 [2] - 该案例表明消费投资需拉长周期布局,不能仅着眼于当下 [2] 消费投资市场变化 - 2021-2022年消费投资热潮后,2024年陷入冰点 [2] - 2025年港股头部消费股(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估值大涨带动一级市场回暖 [2] - 华映资本2025年投资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3倍,重点布局效率提升型企业和情绪消费赛道 [2] 消费行业特性分析 - 线下消费存在天然效率瓶颈,受场景限制难以实现跨区域比价 [3] - 地域区隔为中小企业创造差异化发展空间,形成百花齐放格局 [3] - 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在产品/品牌/渠道/资本运作全方位发展 [3] 渠道变革趋势 - 即时零售(京东外卖/淘宝闪购)模糊线上线下边界,实现实体货架数字化 [3] - 消费领域持续存在创业机会,如瑞幸挑战星巴克、库迪受益外卖大战 [3] 情绪消费投资现状 - 优质IP具备多维变现潜力,李子柒品牌年收入达20亿元量级 [3] - 泡泡玛特等具备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企业稀缺,其百倍PE传导至一级市场推高估值 [4] - 当前对情绪消费投资保持谨慎态度 [4] 消费估值逻辑转变 - 2021年普遍采用PS估值法,2024年转为PE估值法且普遍不超过10倍 [4] - 2025年消费类项目估值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4] 资本周期与企业质量 - 资本退潮期催生优质企业,融资环境趋紧促使企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4] - 投资过热期易导致资源错配,退潮期反而建立健康盈利模式 [4] 退出策略偏好 - 当前更倾向推动被投企业赴港上市,因确定性高且消费板块估值修复 [4] - 港股传统流动性不足的局限被估值修复优势抵消 [4] 并购机会展望 - 未来五年将迎来五大并购机会:中小企业扩张/家族企业转型/跨国品牌本土化/集团业务分拆/中国品牌出海 [5] - 并购潮中将寻找更多退出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