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方式 将育种周期压缩至3到5年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创新故事)
人民日报·2025-06-30 05:58
农业育种创新 - 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大面积种植"华航香银针"水稻,该品种具有高产(720公斤/亩)、口感好、抗病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 - "华航香银针"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达到农业农村部2025年超级稻品种认定标准 [1] - 华南农业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传统"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1] 现代育种技术应用 - 传统水稻育种需8-10年,而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技术将周期压缩至3-5年,"华航香银针"仅用4年完成育种 [2] - 现代育种通过高通量平台实现基因定位、AI算法设计等数字化环节,减少田间试验成本,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1][2] -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作为"数字引擎",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弥合传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的鸿沟 [3] 品种研发成果 - "华航香银针"通过有目的设计优质、高产、抗病基因的育种方案,实现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稻目标 [2] - 该品种成功实现产业化推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