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河壮歌︱ 从《八一宣言》到“一二·九”运动:唤醒全民族的抗战
央广网·2025-06-30 08:53

历史事件背景 - 《八一宣言》于1935年8月1日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名义发布,核心内容是呼吁抗日救国并指出民族存亡的紧迫性 [1] - 宣言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通俗语言传达党的主张,便于广泛传播 [1] - 赵毅敏作为中共代表参与共产国际七大并讨论《八一宣言》,其发言主题为"中国不愿做亡国奴" [1] 社会影响与运动发展 - 《八一宣言》传到北平后触发"一二·九"运动,学生群体积极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 [2] - "一二·九"运动标志性口号"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反映时局动荡 [2] - 宣言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强调各党派需搁置分歧共同抗日 [2] 思想传播与历史意义 - 地下党组织通过清华园布告栏张贴宣言内容,引发学生群体广泛共鸣 [2] - 宣言中"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主张成为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2] - 《救国报》社论《中国人民之曙光》将宣言定义为"抗日救国神圣事业"的动员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