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还手即互殴”成历史!为正当防卫撑腰,让好人不再畏缩
北京晚报·2025-06-30 16:35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 -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治安处罚责任[1] - 新法通过立法形式确立治安管理领域的正当防卫制度,将于2025年1月1日施行[1] - 新增条款列举5种情形:明确防卫合法性、界定防卫限度、免除法律责任、保护见义勇为、明确举证责任[2] 司法实践痛点 - 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认定长期存在模糊地带,典型案例显示山东淄博女店主反击醉酒男子被误判互殴,经历4年诉讼才改判[1] - 缺乏法条依据导致执法陷入"各打五十大板"怪圈,部分受害者因担忧法律后果选择不反抗[2] - 刑法正当防卫条款虽已激活,但治安案件与公众联系更紧密,司法认定标准亟待统一[1][2] 法律实施挑战 - 公安机关需加强调查取证能力,执法人员需破除"还手即互殴"的惯性思维[3] - 公众对正当防卫边界认知不足,需通过典型案例普法避免过度报复误解[3] - 司法普及需重点面向基层执法者与民众,明确防卫限度与举证责任分配[2][3] 社会影响 - 新规消除公众见义勇为顾虑,直接提升不法行为实施成本[3]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原则强化社会正气,扭转"谁受伤谁有理"错误导向[2][3] - 法律修订回应民众对公平正义期待,有助于增强社会安全感与司法公信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