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IPI措施核心内容 - 欧盟实施IPI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参与500万欧元以上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2] - 单笔采购超500万欧元项目禁止中国企业投标 中标项目中中国产品占比不得超过50%[3] - 限制范围涵盖口罩 防护用品 医疗影像设备 医疗机器人等产品[4] - 措施于2025年6月30日生效 有效期五年并可延长五年[4] 限制措施具体维度 - 金额限制:500万欧元为门槛 超门槛项目直接排除中国企业[3][4] - 比例限制:500万欧元以下项目中国产品占比上限50%[3][4] - 范围限制:覆盖医用防护设备 高端影像设备(PET-CT/MRI) 质子放疗系统等[4][6] - 时间限制:措施持续期达5-10年[4] 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影响 - 直接影响欧盟约60%医疗器械政府采购市场份额[6] - 高端医疗设备(单价超4000万元)失去核心订单机会[6] - 企业前期为欧盟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失效[6] - 品牌合作模式面临调整压力 如英科医疗需澄清产品限制范围[7] 企业应对策略与缓冲因素 - 价格门槛缓冲:迈瑞医疗表示500万欧元以上订单占比极低[7] - 范围局限:限制仅针对公共医疗系统 私人市场不受影响[7] - 业务模式差异:医疗耗材企业因持续采购协议受影响较小[7] - 资本市场反应:头部企业股价未下跌 蓝帆医疗出现三连阳[8] 行业长期应对方向 - 加强合规管理:密切关注IPI执行动态 制定救济方案[9] - 推进本地化:迈瑞在德建IVD工厂 联影计划2026年实现CT/PET-CT欧洲本土化生产[9] - 多元化布局:采用"中国研发+海外生产+全球交付"模式规避限制[10]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如何应对受关注
新华财经·2025-06-30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