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席观察】刷卡上“链” 万事达在改写支付的“入口法则”

万事达与Chainlink的战略合作 - 万事达宣布与Chainlink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推出名为Swapper Finance的支付服务,支持用户通过万事达信用卡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直接购买链上加密资产 [2] - 该服务集成多个合作方:Chainlink提供预言机服务,ZeroHash负责法币与加密资产的合规转换,Shift4 Payments处理卡支付通道,Swapper Finance作为用户入口,Uniswap和XSwap协议提供底层流动性 [2] - 全球35亿张万事达卡持有人将首次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购买加密资产,包括比特币和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 [3] 技术架构与合规框架 - Chainlink作为区块链"翻译官",将现实世界数据安全传到链上,ZeroHash是加密世界的"合规工具箱",Shift4 Payments负责把万事达卡的刷卡交易转换成加密货币购买指令 [3] - 系统强调"合规""可控"和"消费者保护",实现"链"上行为可视,"链"下身份合规,流通路径透明 [6] - 万事达构建的路径完成对传统金融框架的"非侵入式整合",用熟悉的支付接口嵌入数字资产世界 [6] 稳定币与支付网络整合 - 万事达已与MetaMask、Crypto.com、OKX、Kraken等头部加密货币平台合作,用户能在全球1.5亿商户接受点直接使用稳定币消费 [2] - 稳定币如USDC、PYUSD、FIUSD、USDG被全球刷卡网络识别、处理、结算,成为"日常货币" [7] - 万事达称这一结构为"Multi-Token Network",重组支付卡组织、法币网关、链上资产清算、智能合约验证、去中心化流动性协议为合规资金通路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合作标志着稳定币从边缘支付工具进入主流消费渠道,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首次具备用户可用的产品形态 [3] - 金融业正在经历"链改"而非"被颠覆",可能形成混合型金融服务生态:底层是区块链技术,中间层是合规加密资产,应用层由传统金融机构主导 [10] - 万事达的做法表明监管与Web3.0可通过分层设计形成"主权可控+技术自洽"的路径,例如将KYC/AML嵌入技术流程 [9] 中国市场与全球差异 - 中国内地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内地用户的万事达卡不能直接用于购买加密资产 [5]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内地金融科技力量接触全球前沿的"试验田",可借鉴"中心化机构治理+去中心化技术执行"模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