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工程历史与现状 - 工程建成于60年前,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改造后全长68公里,保障香港、深圳及沿线2400多万居民用水[3] - 1965年首次建成时年供水能力6800万立方米,经过多次扩建后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实际对港年供水量从4100万立方米增至8.2亿立方米,增长20倍[11][13] - 60年累计对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成为香港供水生命线[25] 工程建设与技术发展 - 初期建设面临技术装备落后挑战,需实现83公里引水距离和44米扬程抽水,国内首创[7] - 动员15个省市50多家工厂赶制设备,上万建设者人工开挖,仅1年建成6座拦河坝+8级泵站+17座闸门[9][11] - 现代化调度中心实现精准水量控制,生物硝化站日处理400万吨水保障水质[3][13] 供水安全与扩容升级 - 1974年首次扩建后供水能力提升至1.68亿立方米,1980年二次扩建达6.2亿立方米[11] - 2024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新增西江水源,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年供水规模17亿立方米[19] - 新工程可支撑1.7万亿GDP需水量,惠及3200万人,增强大湾区供水安全[21] 水质保障与生态治理 - 1998年建设生物硝化站解决沿线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100%[13][15] - 河源市出台10多部水质保护法规,东江190公里流经段严格治理[15] - 2020-2022年旱情期间通过三道防线联合调度保障供水,新丰江水库曾低于死水位运行25天[15][17] 经济社会影响 - 工程结束香港百年缺水历史,支撑其经济腾飞[11][25] - 香港特区政府举办60周年纪念活动,行政长官李家超称其为"血浓于水深情典范"[23] -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粤港供水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5]
焦点访谈|一渠“活水”浇灌“血浓于水”的亲情
央视网·2025-06-30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