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标识,别再制造迷惑(民生观)
人民日报·2025-07-01 05:58
公共场所标识设计 - 当前部分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过度追求设计感和个性化,导致通识性降低,使用者难以分辨 [1] - 国家标准GB/T 10001推荐男性用裤装、女性用裙装图形符号,但仅为推荐性标准,实际应用中存在创意设计空间 [1] - 标识的核心功能应为引导服务,图形设计需突破文字限制而非制造信息障碍 [1] 创新与实用性的平衡 -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动物手绘牌标识,结合文字说明与性别特征科普,实现功能与文化属性融合 [2] - 陕西考古博物馆从唐代服饰文物中提取设计元素,在保证识别度的同时形成独特文化标签 [2] - 建议在遵循国家标准基础上细化地方标准,明确设计底线原则,避免过度统一化 [2] 城市服务细节优化 - 卫生间标识设计质量直接反映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2] - 提升公共设施需聚焦民生细节,通过标识改良可增强社会人文关怀感知度 [2] - 有关部门需及时响应民生诉求,在标准执行中为合理创意保留空间 [2]